|
发表于 2021-4-24 18:36:17
|
显示全部楼层
看了看,许多答主都说的很好,我想说个不一样的角度吧:因为我们听不懂。
而正因为听不懂,对于外文歌,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人声和曲调。
初高中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听周董或者QQ音乐三巨头,而我却不知为什么特别钟爱外文歌(没有褒贬含义)。听了大量欧美七八十年代到10年代的金曲,各种风格,从Beatles,MJ到Maroon5,以及黄老板(记得那时候他还没拿格莱美,挣扎在二三线),以及相对小众点的Owl city(糖果电音)
然后大学以后,突然感觉英文歌索然无味了,开始听日式的J-POP,星野源听得尤其多(目前日本top3歌手,和米津玄师同属当代男solo之光,然而不知为何国内人气远不如八爷),当然,日式民谣也听,ハンバート ハンバート尤其推荐。
是夫妻民谣组合哦,好多狗粮歌曲
和国内民谣大多唱青年人的迷茫挣扎呐喊不同,日式民谣很多都是表现一种小资生活,岁月静好的感觉,大概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体现吧,毕竟人均GDP摆在那儿。。
扯远了。除了日文歌,苏联时代的俄语歌曲也听了很多,尤爱俄式男声独唱的那种优雅气质。
最近,偶然又翻到十来年前看过的电影,《放牛班的春天》里头的法语童声合唱(放个链接举例吧)
【电影&插曲剪辑】放牛班的春天—Cerf-volant_哔哩哔哩 (゜-゜)つロ 干杯~-bilibili循环了电影中的各种合唱曲多日,期间一直在思考,为什么,时过境迁,主观上会感觉日语/法语/俄语>英语>母语汉语?
后来想了想,除了其他答主说的作曲编曲之类的技术性因素外,很大程度上,就是因为听不懂。
听中文歌,很大程度上会关注填词,而中文歌里填词优雅的实际不多。所以歌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歌曲的观感。
而外文歌,因为听不懂,即便填词烂俗,也不影响。而且因为听不懂,更大程度上会关注人声的发音与曲调的契合程度,而不是人声的含义。
所以为什么英文歌观感随着我的教育水平提升而下降,就很清楚了。
因为多年的英语教育,让我听英文歌的时候,条件反射地想去翻译歌词!!!
ヽ(`Д´)ノ︵ ┻━┻ ┻━┻
而且因为英语学得多了,听得懂了,发现许多英文歌的歌词着实是。。。
那句歌词在中国,旋律在日本,节奏在欧美还是有道理的。
最后为了避免崇洋媚外嫌疑,补充个自己近年最喜欢的国内歌手吧。
毛不易
毛不易的特点是作词极强(工整,韵脚极为自然),和歌曲契合度非常高,可以称得上年轻世代的音乐诗人。缺点的话,擅长的风格较为单一,味道都差不多。不过即便如此,还是强烈推荐! |
|